惠安縣志略談

惠安,原屬晉江,北宋太平興國六年()析晉江縣東鄉十六里置。

置縣後,約五百五十年均未見有志。或闕修或毀於蒲變,今已不可稽。遲至明嘉靖九年(),莫宰尚簡始屬邑人張嶽(字維喬,號淨峰)詮次,都一十三卷,藍印本。寧波天一閣藏有原刻兩部,京、甯各館藏有膠捲。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上海古籍書店曾據天一閣藏本影印,廣為流傳。萬曆四十年(),宰尹宜春楊國章曾將修志一事屬筆于邑人黃纘,國內未見傳本,日本國會圖書館藏有刻本。入清,彭翼辰於康熙十年(),纂有《惠安縣誌續補》若干卷,毀於康熙十七年()的一次兵燹。目前,僅福建、莆田、福建師大三館收藏有傳抄本。康熙四十二年(),縣尹朱兆綱銳意編輯,惜未成書。雍正八年(),王令澤椿精委纂修之役于張閬仙,書成八卷,廈門、台北俱有藏本。乾隆二十七年(),閬仙族孫張敏求著有《述信錄》一十四卷。舉凡風俗之淳漓,民生之利病,以及山川、戶口、田賦、學校…莫不備載,且又詳略得宜。嘉慶八年(),令尹大興吳裕仁資之《述信錄》,證之郡志,厘定《惠安縣誌》三十六卷,首一卷,流體較廣。易有民國二十一年()靜僧抄本(不全,殘存一至二十二卷),和民國二十五年()林鴻輝鉛印本。後一種流傳更廣。道光十三年(),縣主山陰婁雲修有《惠安縣續志》一十二卷。原刻藏江蘇地理研究所,科學院圖書館僅有膠捲。是志亦有民國二十五年()林鴻輝鉛印本,系與嘉慶志的民國本合裝。

嘉靖志內容簡核,文字洗練。此外,還有幾點值得提。卷二“山川”,前有“大勢”,後有簡論,著重敘述山川的來龍去脈,可以說把筆墨用到了點子上。以“山”為例,在介紹了幾座山之後,就加一段簡包的案語,使諸山脈絡分明。至於“川”則根據具體情況與實際需要,對某些條目的源流加以說明,亦值得讚賞。卷六“田賦”,自宋代至明嘉靖元年(),俱詳列春秋二稅的具體數額。卷七“課程”,分為鹽、魚、商稅、鐵等課記述,內容還算充實,數額亦較具體。以上兩卷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民力負擔之重。卷十二“選舉”,除載中式年分、所授官外,多半還擇要介紹有關事蹟,為讀者提供了更多的資料線索。然而,是志不立“藝文”,邑人著述,附於“人物”傳後,未立傳者其著述將湮沒無聞;詩文弗載,亦未附於“山川”,不利於流傳;“兵制”、“海防”,俱闕而不藏,為其缺失。

嘉慶志“人物”不載“方技”、“流寓”,“藝文”不立專目,僅出“詩集”與“文集”,邑人著述無從查考但,尚能針對前志的不足,增補了“鹽榷”、“祥異”,“軼事”與“海防”。使其在內容上比前志全面、充實。

道光志雖未設“氣候”、“山川”、等專目,有的甚至根本沒有涉及,顯得不如嘉慶志那樣完備,似乎也比嘉慶志雜亂一些;然而,“金石”立有專目,“藝文”既載詩文,也列經籍(邑人著述),兩不遺漏。“人物”增加了“技術”,補足了前志的欠缺。諸如此類,均使嘉慶志為之遜色。而在“完備”兩字上予以比較,則更使嘉慶志望塵莫及的了。就“海防”而論,嘉慶志僅列七個險要水寨,而道光志則補充了四處塘汛。就其所作的記載而論,道光志也略為詳盡,並能更多地從軍事上著眼。

另據鄭寶謙《福建省舊方志綜錄》頁載:《文淵閣書目.新志.往字號第二櫥》著錄一“惠安縣志”,卷數、修纂時間與修纂者未提及。按《文淵閣書目》撰成在正統六年,列為“新志”,當在永樂至正統初成書。此佚志與宋元惠邑文獻之闕乃吾惠一大憾事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84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