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给予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脱贫攻坚记大功奖励的决定》,给予全省事业单位3个集体和15名个人脱贫攻坚记大功奖励。
其中
市公路中心惠安分中心副主任彭华烨
获得记大功奖励
这也是全省公路系统唯一获得表彰的同志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彭华烨是勇挑重担、担当作为的公路人的典型优秀代表之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彭华烨在西藏洛隆县的脱贫攻坚足迹吧!
这是彭华烨写在随身笔记本上苍劲有力的几行字。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这段铿锵有力富含哲理的话一直激励着他坚定一个又一个信念,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
“我从农村来,越是艰苦越向前!”
——彭华烨
年6月,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福建省委组织部开展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选派工作,得知这个消息,彭华烨第一时间跑到单位领导办公室主动报名。
这次福建对口支援由林芝地区调整到了昌都地区,海拔更高、交通更不便、条件更艰苦,有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我从农村来,越是艰苦越向前!
家里人支持吗?
此时彭华烨出生不久的孩子还未满7个月,这也是此次援藏之行最难以放下的。与家人简单沟通之后,彭华烨毅然决然的选择参加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作为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最年轻的队员,在洛隆县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主动作为,积极开展各项对口支援工作。
彭华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明白“想要富,先修路”,面对洛隆县极其薄弱的交通基础设施,摸清家底、科学规划至关重要。
到洛隆县交通运输局报到的第一天,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他就主动请缨承担洛隆县农村公路普查和规划工作,他亲身前往所有普查点全程指导、参与具体普查。历时余天,累计行程超过00公里,深入全县11个乡镇、66个行政村(居)、多个自然村及近个牧场,普查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公里,较上一轮普查里程增加了0多公里,首次实现乡镇、村、自然村和主要牧场4个%覆盖。
“公路普查期间,几乎走遍了洛隆县的每个角落,常常在乡镇政府、村委会、农牧民家借宿,睡过会议室、储物间甚至乡镇食堂的座椅拼成的“床”。很多往事依然历历在目,克多村是新荣乡最偏远的村子,从乡里到村里四十多公里的盘山公路蜿蜒曲折,我们驱车近三个小时才到达村委会,只见一栋一层的土房子,一共有4间房,村委会和村小学各两间,院子的大门已不知去向,土围墙上两个大洞,小孩子在那钻来钻去,旁边的简易厕所连门都没有,院子里还有一头牦牛和三条野狗。村书记年纪不大但满脸沧桑。在村委会借宿,晚饭我们准备泡面就咸菜应付一下,村支书执意拿出了仅剩的一颗白菜,村里距离县城远,交通也不便,每一片蔬菜都是弥足珍贵的。配上我们带的猪肉罐头,煮了个猪肉罐头炖白菜、一个清炒土豆片。看似普通甚至有点寒酸的晚饭,这已经是他尽其所有的“盛宴”,饱含着藏民淳朴的深情。村委会总共就两个房间,一间办公室兼卧室,一间堆放杂物,因为我们总共有四个人,晚上我便睡到了杂物间,勉强的腾出一个床的位置,房间的门无法从里面锁上,只能捡块木头从里面顶着门,就这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彭华烨若有所思的向我们讲述着。
西藏有谚语称:“那曲最高,阿里最远,昌都最险,林芝最美。”昌都最险指的是交通状况,昌都位于横断山脉、山高谷深,地质条件极其恶劣,道路条件极差。而昌都地区洛隆县,交通基础设施缺乏,有些偏远农村、牧场汽车无法到达,有的仅是牦牛踩踏出来的“羊肠小道”。
彭华烨克服高原缺氧、山高路险等重重困难,或骑着摩托车,或抬起双脚步行,硬是把该普查的公路一条也不少的采集到位,单是牧场公路就有将近多公里,就这样靠摩托车和步行采集出来。
彭华烨充分发扬“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下乡期间都是自带被褥和干粮,与当地干部及农牧民同吃同住,主动融入不搞特殊。
他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在俄西乡也依村,快到中午,主人热情的为我们做了饭菜,当我吃第一口米饭的时候才发现米饭又冷又硬,米饭应该是早上剩下的,为了不辜负主人的好意,我硬着头皮啃完了那碗又硬又冷的米饭。后来了解到,当地的藏民有时会做一锅米饭然后吃一整天,所以冷饭对他们来讲再正常不过,而且这是他们把自己的口粮让给了我们。后来在其他地方也吃过这样的冷饭,虽然饭是冷的,心里却是暖的。藏族群众的质朴情谊,一次次激励我前行。”
为确保按时完成内业数据处理,他又主动放弃国庆休息时间和下半年回福建轮休的机会,由于巨大的工作强度、恶劣的工作环境,结束普查时,原本进藏前清瘦白皙的他,体重骤减15斤左右,只剩下斤了,变得更加黝黑沧桑。
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洛隆县成为全市第一个提交普查成果的县(区),得到了市交通运输局及兄弟县(区)交通局的充分肯定。利用普查成果彭华烨指导完成了洛隆县农村路网规划,为洛隆县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参考和依据。
彭华烨在藏期间还负责全县农村公路在建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全力推进通村路、通扶贫搬迁点公路建设。先后负责29个农村公路项目管理和技术指导,建设里程达公里、总投资3.15亿元。
他坚持扶贫项目优先安排计划、坚持进度与质量两手抓、坚持与扶贫搬迁项目同步投入使用。同时,积极投身交通抢险和交通维稳,他总是身先士卒、深入一线,既保障群众的出行便利也确保其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安全稳定的交通环境。(来源:泉州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