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人骆日升敢于抨击当朝;在广西、江西两地出任提学之职时,选拔了众多英才;归乡孝养母亲十余年后,边关拉响警报,毅然赴四川整顿军备,并以身许国
骆日升:字启新,号台晋,人称“台晋先生”,明代惠安县二十二都玉埕里(今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玉埕村)人。官至四川副使,在奢安之乱中,捐躯赴国难。明代江西状元刘同升赞其“大节凛凛有生气,可谓不死矣”。
□记者吴拏云文/图
核心提示
明万历四十六年(年),后金可汗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对明王朝发动战争。骁勇善战的努尔哈赤在辽东连续击溃多支明军,辽阳、沈阳等地风声鹤唳,明廷紧急向各地征兵。此时,辞官居里多年的惠安人骆日升,兴起赴国难之意,奋勇请缨。万历四十七年(年)他被朝廷委派至四川担任副使,督理军备,在那里,他卷入了另一场滔天祸劫……
玉埕西北方龙山上的清水岩今亦称碧泉禅寺,曾是骆日升读书处。
才情卓越心存天下志
“这里就是名宦骆日升的书斋故址,原来书室的门上还有‘陋室’二字砖匾一方。很可惜,前不久该匾被盗走了。”日前,在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玉埕村骆氏族人的带领下,记者在玉埕村内见到了这座始建于明代、砖石混筑的骆日升“陋室”书斋。遗憾的是,年湮岁远,书斋目前仅遗正面入室之门以及四面残垣断壁,那方据传是骆日升亲题的“陋室”砖匾已不见踪影。
离书斋不远处,骆日升故居旧址犹存。据骆氏族人介绍,骆日升故居原为多落的闽南式古建筑,内有数十间房。但随时间的推移,今故居旧址上大部分建筑坍塌严重,另有部分建筑原貌早已发生改变。不过,当我们踏勘故居旧址时,依然能感受到其往日庞大的规模。
据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陈支平早年考证,惠安骆氏家族大致在宋末元初之际,“自光州固始避乱入闽,暂住云头村”,置有田宅产业。其肇基始祖号“必腾公”,仅生一男,“讳天佑,字孚仲”。骆天佑育有四子,他率族众徙居惠安二十二都玉埕里,为了照看开基祖业和先人坟墓,便将“旧置田地庄舍在云头一洋者,尽付三养男等管掌”。之后,玉埕骆氏(又称龙山骆氏)一族不断繁衍,族众日益增多,到了明代弘治、正德以后,人口不下数千人。据《龙山骆氏族谱》记载,骆日升,字启新,号台晋,为该族十一世祖。日升之父是邵武府教授骆廷炜,年轻时以《天柱山志》蜚声八闽,清乾隆《泉州府志》有载其“循绩”。日升的母亲郭氏则是百奇(今称百崎)回族名流郭廉夫的次女。不难看出,日升出生在一个知书达理的家庭,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在玉埕里的西北方有山曰“龙山”,山上古有岩宇“清水岩”(今亦名“碧泉禅寺”)。骆氏二世祖骆天佑曾登临龙山,感怀这里“磐石釜覆,玉笋嶙峋”,遂在清水岩后筑书斋,并留下《清水岩记》一篇。这篇《清水岩记》后世誉称“才情卓越,解笔传雅”,今仍镌于碧泉禅寺碑亭之内。说来也怪,骆天佑龙山构筑书斋之后,骆氏子孙读书蔚然成风,科第仕宦多显者,渐成地方望族。据介绍,骆日升年幼之时也曾就读于清水岩书斋。他天生颖异,禀赋极佳,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颖悟悬解,不为训诂墨守之学”。成为生员之后,骆日升就有“忧天下之志”,为文“超逸轶宕,不依傍门户”,成一家之言。
骆氏四房小宗祠堂内,“两省文宗”匾为日升而立。
率真敢言为闽士楷模
据《龙山骆氏族谱》载,万历十九年辛卯(年),骆日升以诗经乡试中举,为第七名亚魁;四年后的万历二十三年乙未(年),23岁的骆日升参加会试再传捷报,为第三名会魁;殿试登二甲第七名进士,“选南京礼部主客司主事,署清吏司郎中事”。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之五十七·明忠义一》亦载:“骆日升,字启新,号台晋,惠安人。万历辛卯举人,乙未会魁。”
据清代举人伍亮寅《三刻骆台晋先生文集序》载,当时在参加秋闱时,骆日升作《居则曰三节》一文,直揭当朝弊政,其试卷中甚至有“武衰国耗,当事相顾错愕”之语,试场考官看了都震惊失色(亦有文献称骆日升是在省闱试卷中写下“武衰国耗”之语,“主司相顾错愕”)。在闱试试卷中,日升的用语如此激烈,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啊,其锋芒太盛又不能不令人为其担忧。所幸主考官不是奸佞之徒且颇具胸怀,在他看来,骆日升在科举功名面前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率真敢言,亦是难能可贵,知“其后之必以忠见”。所以主考官最后还是击节赞道:“为子庆,为国家得人庆。”骆日升试卷一出,士子们争相抄录研读,“经牍出,海内传,几纸贵”。文章流传甚广,日升成为闽士的楷模。何乔远在《闽书》中称赞骆日升“谈道该贯,有不穷之材”,此语亦被收录于清乾隆《泉州府志》内。
骆日升敢于抨击当朝,其才学、胆识也引起了两位朝中大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