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惠安女”记
年的贺年有奖明信片普通型一套多达31枚,好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全套阵容雄威,邮政部门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一套枚数最多的明信片,是新中国邮资明信片大全套之最,也是新中国有奖邮资明信片的一次创新。以往的普通型有奖明信片一般每套4至12枚,多采用一些民俗、生肖类图案设计。”而这回“展现了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风貌景观和人文特色”,的确引得不少集邮者驻足喝彩,特别是一省一个图案的创意十分难得。我个人认为就创意而言,这是继年贺奖片单枚“猴片”的每地一枚“灯笼”宣传戳之后,最有诱惑力的“金点子”,在邮迷普遍对贺奖片兴致低沉的状况下,居然能重新引得不少人眼睛一亮,由此不少邮人萌生了收集“大全套”原地片的欲念。
上海王聪、景德镇冯赐杭等早早就在11月1日给我发来了原地首日片,看着豫园曲桥的图景,欣赏着“上海南市”的电子邮政日戳,那自然而然的感觉就如同泡进一洼山地温泉。至于江西一尊儿孙满堂的弥勒佛笑口大开,“景德镇新厂”的邮戳莫非在提醒我那是陶瓷艺人在戏说中的“借口”抒怀!
投桃报李,我自然是将备好福建的“惠安女”急急从厦门发出。最好的邮戳当为惠安县的崇武半岛,那才是惠安女的故乡。从我懂事的时候,惠安女就一直是头巾包得紧紧,想看看她们的耳朵都困难;而衣服则穿得短短的,肚脐眼坦然暴露了出来,而且几乎个个都是赤脚大仙,被尖酸的厦门城里人戏称为“封建头,民主肚”。即便在“文革“最极端的时期,她们也是如此衣着,要知道那个年代,“民主”意指“资本主义的堕落与腐朽”,可是大逆不道的政治错误,但惠安女我行我素,因为她们几乎个个都是贫下中农或贫下中渔,都是响当当“最好的出身”,当之无愧的劳动人民。连无法无天的红卫兵们破四旧,也不敢染指她们傲然开放的“民主肚”。
惠安女历来勤劳坚忍,早年常活跃在我们厦门最艰苦的采石工地上,她们是“裁剪”石头的裁缝:一把铁锤一支铁钻就能够把巨大的花岗岩裁成石条,成为最好的建材;她们一副肩膀。拉船挑石担鱼,无所畏惧,她们一双大脚,踩山踏浪,一往无前!可她们特殊的服饰一直为厦门城里人所不齿,她们身上的汗酸味儿也令人掩鼻,记得文革中,在厦大“建南”大礼堂放映朝鲜电影《卖花姑娘》,附近山上几个采石的惠安女鱼贯而入,一排竹笠在夜晚不和时宜而越发显眼,我们一些城里男孩就瞎起哄,“封建头民主肚”的怪叫此伏彼起,有人还绊了走在最后的那位小姑娘一跤,大家爆发出恶作剧后的大笑!如今回想起来的确令我无地置容,殊不知这座面朝大海的雄伟礼堂就是在惠安女的锤子下和肩膀上矗立起的!
改革开放后,机械化采石逐渐取代了惠安女的手工作业,她们也渐渐淡出了厦门的建筑工地。几年前因为捐建厦门双十中学“老三届亭”,我曾到惠安女的故乡考察,这才发现尽管她们仍在与石头打交道,但粗活变细变精,一派机械化电脑化数字化,整个半岛待售的精美石雕随处可见。新一代的惠安女很多都不再固守传统的服饰,但我们美术作品中,乃至电影里和舞台上,以惠安女代表福建沿海农家女性的形象则有增无减,粗粗一看:竹笠还是那个竹笠,头巾还是那个头巾,肚皮还是那个肚皮,只不过那双双赤脚迥然各异,当年一双双踏浪踩山皮厚茧粗的劳动大脚,眼下全变成白皮嫩肉的细瘦脚丫啦,时代哟时代,分明是一个换脚的魔术大师嘛。而更叫人目瞪口呆大跌眼镜的是,眼下低腰裤亮肚皮成为时尚女郎一致的共识,曾经被高傲的厦门城里人揶揄不已的“民主肚”,刹那间引领起服饰最新的潮流,让都市女性争相效法!
上海唐崇鑫、湖北老河口王延新、新疆哈密刘超武等先后来片与我相约,要求互寄当地特色片,当我第二次再到邮局购买“惠安女”时,它们已经被销售一空了,而其他30个省市的片则堆满柜台!嗨,一个出色的创意因为愚蠢的销售方式而令人扼腕长叹!我建议,贺奖片在配足“大全套”的同时,“惠安女”应该让福建专营,同时各省市都应该为各省自己的那枚特色片举行首发式,刻制宣传戳,点燃起书信文化的星星之火,让冷却的贺奖片重新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