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惠安山霞镇下坑村,精准发力,滨海渔村

下坑村是惠安县山霞镇最大的行政村,地处惠东南滨海渔村,又有惠女民俗村之称。崇武城西向4公里,距县城20公里,往泉州沿海大通道的青山湾所在地。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多亩,现总人口人,20个村民小组,就业于工、农、渔、商、副五业之间。

几年来下坑村被授予“县文明村”、“县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村”、“市文明村”、三个历史时期的“革命老区村”、以民间曲艺常盛不衰的“文化特色村”等30多项的荣誉称号。年被评为“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年被中国农业部推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年被纳入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1、精准发力,整治提升村庄人居环境

按“乡村振兴”建设总体要求,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人居环境问题。党总支先后召开人居环境整治、鸡鸭舍整治专题会议,部署专项行动,落实对全村鸡鸭舍摸底排查工作。根据各个片区实际,制定整改计划,落实具体时间,有序推进,得到了周边群众支持,改善了村庄面貌。

整治前后对比1

整治前后对比2

整治前后对比3

整治前后对比

2、精准发力,发掘本村文化特色

走进村内,伫立于道路两侧的一座座古大厝似乎在诉说着往日的无限风光。据悉这些古民居大多始建于明清年间,在岁月沧桑下不减当年风光。红砖外墙,燕尾屋脊,形似殿宇,富丽堂皇,这就是闽南古民居的典型。走进古大厝内,木雕、泥塑、砖雕、石雕,各式各样的雕刻映入眼帘,工艺精美,雕琢内容丰富多彩,不仅体现了精湛的雕塑技术,更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后闽南建筑风格的改变,被戏称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目前每幢古大厝还配建有南音、书画、棋牌、娱乐休闲、健身等具有闽南特色的文体活动。

3、精准发力,坚持“一村一特色”

滨海渔村发展的前提,要先有个好的人居环境。村党总支根据村民的诉求,结合本村实际,在原有的下坑村革命老区纪念公园基础下进行环境整治,在村废旧池塘的原址上拆除鸡鸭舍30多处,修建一个多平方米的多功能休闲公园,打造下坑村双公园特色。

清理落叶及杂草,还公园一个新面貌

清理鸡鸭舍,建设生态新公园-塘尾休闲公园

下步努力方向

一是发展旅游产业。突出海洋旅游特色,策划青山湾沿岸文旅观赏项目,沿省道线与东莲、埭透等村土地进行流转,建立成片农业观赏基地。

二是提升人文品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庄路灯、绿化、文体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革命纪念馆、下坑村革命老区纪念公园和塘尾休闲公园建设水准。

三是推进乡风文明。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引导群众把“普度”、“佛生日”变为“文体活动日”、志愿服务日”、“公益慈善日”、“环境整治日”等。

来源:山霞镇人民政府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97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