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中虚线内为今莆田市行政区划范围。
秦朝末期秦朝统一六国以后,分五路大军南征百越,其中一路攻取东瓯(今浙江省一带)和闽越(今福建省一带)。
秦军在击败闽越部落后,置闽中郡,治东冶县(位于今福州市城区)。
但闽中郡远离中原,难于统治。于是朝廷只废去闽越王的王号,继续由其统治闽中郡,秦朝未派官吏。
因此,秦朝只是在名义上建立了闽中郡,实际上并未在闽中实施有效统治。
隋朝秦朝之后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今莆田市地区境内没有县级行政机构治所,直到南朝陈。
南朝陈光大二年(年)置莆田县,位于今莆田市东南浦头村,旋废。隋开皇九年(公元年)又置莆田县,后又废。直到唐武德五年(公元年)再置莆田县,同时移治今址,延续至今。
唐朝唐朝此时的今莆田市地区均属泉州管辖,境内存在莆田、清源两县。
清源县,即今仙游县前身。武周圣历二年(公元年)置,治今仙游县西北。唐天宝元年(年)改名仙游县,并移今治至今。
根据明朝官员、学者曹所著《名胜志》记载:“旧说邑田多生蒲,故谓之蒲田。其后以邑时有水患,因去水从莆。”
北宋北宋此时,今莆田市地区均属兴化军管辖。
兴化军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年)分泉州地置,治兴化县(今仙游县游洋镇),八年移治莆田县(同今)。初属两浙西南路,后属福建路。
兴化军辖莆田、兴化、仙游三县,辖区已和今莆田市相差无几。
元朝元至元十四年(年)改兴化军置兴化路,行政辖区无变化。
明朝明洪武元年(公元年)改兴化路为兴化府。在正统十三年(公元年)废兴化县,于是兴化府此后仅辖两县。
清朝清朝与明朝相比,兴化府的行政区划无大变化。
民国初清末厦门开埠之后,迅速发展,其行政地位一升再升。到了民国初年,包括今莆田市地区在内,这一带均属厦门道管辖。
厦门道治所在思明县(今厦门市城区),辖思明、莆田、仙游、晋江、南安、惠安、安溪、同安、永春、德化、大田等县。
建国初公元年置晋江专区,专员公署驻晋江县,今莆田市地区均属其管辖。公元年,莆田、仙游二县划归闽侯专区。
当代公元年闽侯专区改为莆田地区,行政公署驻莆田县,辖莆田、仙游、闽侯、闽清、永泰、长乐、福清、平潭等县。年撤销莆田地区,设地级市,逐渐成今日行政区划。
纵观莆田市地区行政区划史。南北朝时建县级行政单位,北宋时建地市级行政单位。从北宋从泉州脱离后,辖区虽小,但长期稳定为地市级行政单位,延续至今。
笔者已完结四川、广东、广西的各地市行政区划史,福建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