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族乡土史惠安张坑山龙山文化发源

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4540764.html

最近答应了朋友,要开始在学校做个关于张坑山-龙山的乡土文化系列讲座。于是又陆陆续续翻了一些材料,做了一些笔记,越发觉得有很多需要用功处,遂一点点整理记录下来。

我们张坑山曲江延寿张氏家族有六七百年的历史,现在遍及惠东地区72个乡里,在地人口十多万,若算上在外的子孙后裔,得有二三十万,已然成为惠安第一大家族。而由我们这个曲江延寿张氏家族聚居的这些村落,因为是散落在几座山丘周边的,也被人称之为张坑山。而张坑山一词,又和龙山一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张坑山家族史,实际上是带着十分强烈的读书改变命运这一印记的,而龙山一词恰恰见证了这个渊源,甚至这个词所勾连的乡土文化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整个惠安的乡土文化内涵。

张氏家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所形成的张坑山-龙山乡土文化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我们,这一切都绕不开一个在《明史》列传中留名的名臣,张岳(后人一般以他的谥号“襄惠公”称呼他)。张襄惠公不仅仅是我们的先人、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杰出历史人物,同时作为第一部惠安县志的编著者,他还是惠安历史文化的重要塑造者。更重要的是,从他塑造出来的家学和乡土文化中我们可以清楚明白地建立起一种家国同构的文化精神和人格。

张坑山-龙山乡土文化的源头,要从元朝末年张姓始祖张性佑从惠安锦田迁居过来说起。在定居此地后,他便在家居所背依的香山下盖了一座石室,取名“龙山书室”。中国人相信山有龙脉,而读书人则相信山有文脉,张性佑取这个名字,自然是希望自己家的后人们都能得其山的文脉,通过读书科举高中。

张性佑在元末曾任昭信校尉,是元朝时期泉州地区的百户官,还算有点家底,自然可以存此念想。但是,到了第三代张祖时,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家族也遭遇诬陷,年少的张祖不得已带着母亲出外奔波。后经大赦,张祖得以回到先人定居之所,本人也在明朝初期的建文-永乐年间经由吏部注选的路子,先后担任过县丞、湖广按察司官吏等职务,但不能以“业儒”身份成就功名终究是很大的遗憾。所以在回到父祖定居的张坑山后,他便着全力于继续修缮扩建先祖留下的龙山书室,并购置了藏书万卷充实其间,真正创造和开启了子孙后代勤学苦读的氛围和风气。

因此,张祖的四个儿子读书十分用功,尽管四人最终都没有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但都笃行儒家孝义、兴教之道。四兄弟中的张颀尤其着力于敦睦亲族,并开塾延请名师为所有的亲戚子弟传授学业。

到了张祖之孙、张颀之子张茂,入国子监为贡生,并选为太学生,后苦读成长为学识渊博、造诣深厚的儒者。尽管张茂未能中举,所任的也大多都是县丞一级的官员,但是他的学识和名声在当时颇有影响,并且他进一步加强了家族子孙的治学规范。所以,其曾孙襄惠公张岳在《小山类稿》中说到,张坑山张氏家族作为书香世家的家训和名声闻名于世,实际上是从张茂开始的。

也正是从张茂为家族立志于学的规范开始,张氏子孙开始有人中举甚而高中进士。成化十二年(年)及弘治五年(年),张茂之子张经、张纶先后中举。到了正德十二年(年),张纶之孙张岳高中进士,是为张氏家族的第一个进士。从张岳开始,张氏家族不再仅仅是一个地方性的书香之家,而是承担起了建构与守护这片土地乡土文化的责任。

而从张性佑来到惠安东部张坑山定居,到张茂已是第五代人,历经一百年。中国传统有句话叫“五世其昌”,这是因为中国人相信,只要五代人不断努力就一定可以改变家族命运。所以在我们的文化中,也常常要求应该要记得往上四代先人的名字(高祖、曾祖、祖、父连自己正好五代)。我想,这个文化意涵对我们今天仍然有很深的实际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628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