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齐鹏然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农谚云“小寒大寒,冻成冰团”。小寒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意味着将迎来一年中的寒冷时节。人们通常将冬至、小寒和大寒三个相连的节气称作隆冬季节。尽管“小寒”带有“小”字,但实际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尽管“小寒”中没有“雪”字,但实际是一年中降雪概率最大的节气,故此,我国气象专家宋英杰将小寒称作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无冕之王”。小寒以“冷”著称,山西《左云县志》:“大寒小寒,严风冷雪,堕指裂肤。”俗云“冷在三九”,小寒正值“三九”,“堕指裂肤”意为手指冻掉、皮肤冻裂,其冬寒之烈可见一斑。小寒三九天,把好防冻关。防治冻害是冬小麦田间管理的“头等大事”。御寒保暖、盖藏过冬,是小寒生活的主旋律。在穿衣方面,多着裘衣、棉衣。辽宁、吉林等地多伐取柴薪取暖,贵州等地则有入山采煤之举,当地的煤土较木柴廉价,多以煤代柴取暖御冬。小寒虽冷,但阳气已动。在七十二候中,小寒物候均为禽鸟,一候“雁北乡”,在南方越冬的大雁因感知到时令变化,准备回程;二候“鹊始巢”,留居北地的喜鹊衔草筑巢,准备繁育后代;三候“雉雊”,雉鸡因感受到阳气萌动而啼鸣。二十四番花信风以花期标识时节转换,始于小寒、终于谷雨。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其中,梅花傲雪、山茶怒放、水仙凌尘,为冬日生活增添色彩。雪笼大小寒,明年是丰年在二十四节气体系中,小寒、大寒,小暑、大暑,小雪、大雪等都是“成对”出现的相邻节气。农谚云“小寒应小暑,大寒应大暑”,俗信“大”节气之间和“小”节气之间分别存在着对应关系,如福建《建阳县志》:“小暑与小寒相应,晴则俱晴,雨则俱雨。”如若小寒多雨雪,则次年小暑降水充足,湖南《永州府志》:“大寒小寒有雨雪,次年小暑大暑不干。”农民通常将小寒时节的降雪或降雨视作丰年之兆。辽宁《义县志》:“自冬至起,以九日计,三九内宜大雪。俗云‘三九有雪,三伏有雨,主来年不至旱’。有雪则土性松活,三九无雪,三伏无雨,怕来年旱。”湖南《岳州府志》:“大小寒日雪,则来年夏雨,有收。”贵州《桐梓县志》:“(小寒)宜雪,主来年雨水足,五谷丰。”小寒的雨雪,象征着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与之不同,我国岭南等双季稻种植区域广泛流传着“小寒晴,早稻熟”的说法。福建《邵武府志》:“又谓十一月小寒节日晴明,主来年早禾大熟,风雨则歉。”广西《新宁州志》:“小寒节日晴,年来早禾成;大寒节日燠,来年晩禾好”。晴则早禾熟、大寒暖则晚禾收,无论是小寒,还是大寒,都以晴暖天气为宜。对于养殖户而言,亦忌讳小寒和大寒刮风、降雨和下雪,尤其是交节当日。安徽《太平县志》:“大小寒多风雪,损畜。”福建《惠安县志》:“大寒小寒日雨雪,损牛羊。”在海南等地,小寒忌落盐霜,否则有“牛羊冻死、草木尽枯”之灾。小寒忙买办,大寒就过年小寒时节的田间农事活动已不多。贵州《绥阳县志》:“小寒大寒看冬水、护林、理墙屋。”《晋安县志》:“小寒大寒,储柴草、造农具、急补屋。”民国时期,吉林四平流传的《阳历节气歌》唱道:“一月小寒随大寒,农人拾粪莫偷闲。”传统农业社会视粪土如黄金,小寒正值农闲,须多积攒粪土,为春耕做好准备。旧时,东北地区农家多在小寒输粮入市,以换取钱物过冬,同时,小寒是完纳公私租赋的期限,《凤城县志》:“小寒,借贷钱财于时偿息。”《怀德县志》:“(小寒)缴纳租捐,清理赈目。”买卖田庐,租赁地亩等事宜也多于小寒时节举行,《庄河县志》:“小寒,农家习惯典买房地,均以是日为交价之期。”小寒,岁晚务闲。趁农闲之际,农家编制绳索。《开原县志》:“小寒十二月节,农人惟围炉绩麻,与家人笑语,或谈故事以为消遣,亦岁晚务闲之乐事也。”人们在闲谈笑语中,享受冬日安闲时光。农谚云“小寒大寒,杀猪过年”,小寒时节正是杀年猪、腌腊肉的高峰期。重庆涪陵民间素有“迎宾送客,无腊肉不成礼仪”的说法,因此,腌制腊肉成为涪陵节气食俗的重要标志。“小寒忙买办,大寒就过年”,小寒节气已然临近年关,人们纷纷置办年货、准备过年。在“杀年猪”“忙买办”的热闹场景中,人们即将辞去旧岁、迎来新年,在享受年节气氛的同时,憧憬着未来的希望与光明。(作者为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院长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