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崇武镇大岞村簸箕湾现近300米垃圾

  在明代就被誉为“惠安第一景”的大岞山“龙喉吼烟”,坐看簸箕湾潮起潮落,至今依然美丽;只是环簸箕湾填埋的建筑垃圾,却让人触目惊心。

  大岞村是惠女文化发祥地之一。接到市民反映后,海都记者前往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海边实地调查发现,环着簸箕湾的海岸线,各种建筑垃圾填埋起高高的一层:既有填埋很长时间的,也有新近倾倒的,仿佛成了近米长的“垃圾堤”。

  反映的市民称,建筑垃圾在海边填埋本来是个老问题,曾经被制止过,不料前段时间又频繁出现大车小车来倾倒,还有推土机前来平整压实。大岞村回应称,新增的那些建筑垃圾,主要源于村民的石头房翻建,目前正在做整个海滩整治的方案。

  保护碧海银滩,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努力。泉州市委、市政府在年启动海漂垃圾治理3年行动,其中海岸线向陆一侧米的海岸带是重点区域,今年又出台方案接力加油干。惠安崇武簸箕湾的建筑垃圾从哪来、如何制止和整治,本报将持续   建筑垃圾中很多是旧房子拆下来的

  美丽的簸箕湾,部分海岸线被建筑垃圾(画圈处)侵蚀

  建筑垃圾侵蚀海岸线涨潮已难再见到海滩

  “龙喉吼烟的海岸线成了建筑垃圾堆放场。”8月14日,泉州市湿地协会会长、华侨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李裕红博士接到一条求助信息,通过   其中一名反映的市民说,随着惠女文化的进一步传播,越来越多的国内旅游团、摄影团到有着“中国最美海岸线”美誉的崇武海边游玩,位于大岞村的簸箕湾就是其中一站。“海岸脏乱差,游客反映说不好,印象差。”市民说,现场还有集资修路、修码头的告示牌等东西,他在一些摄影师的朋友圈也看到曝光和吐槽。

  另一名市民则透露,以前海岸线很长,就算是涨潮时,也还可以看到一大片的海滩;这几年建筑垃圾陆陆续续往海边倒,整个海岸线都被破坏了,涨潮的时候已经没有海滩可以站人了,全都是建筑垃圾,就在14日上午还看到有推土机在那边忙碌。

  环湾填了一大片不少痕迹还很新

  前日上午,海都记者前往簸箕湾,正值退潮,穿过一堆堆建筑垃圾,入目的是一片包裹着红砖、瓷砖、石头、水泥块等建筑垃圾的海滩。从远处回望,可以清晰地看到,环绕着簸箕湾,约有2/3的海岸线填了建筑垃圾,大石条、石柱子、整片水泥墙等非常明显,俨然一条建筑垃圾形成的海堤。

  在被建筑垃圾填埋起来的海滩区域,有村民修建房子堆放在此的砖头和沙子,还有一些大块的建筑垃圾,从断口看痕迹还很新,也还没有深嵌入泥土或沙滩中;在靠近龙喉景点一侧,还有一片黄土,跟周边的沙土明显不一样。

  对于建筑垃圾填埋海滩,一位正在海滩忙活的渔民并没有觉得多严重。他说,谁家里翻建,就把那些大块的建筑垃圾都运到这来,“还能当作海堤来防浪”。

  这位渔民还透露,不少人想在这里建一个小码头。不过,目前并没有真正开始实行,“估计政府不会给建,看下大家能不能自己想想办法”。

  在海边的电线杆上,还有两块集资修建码头和公路的公告牌。

  有历史遗留也有新增,海滩整治方案正在做

  这些建筑垃圾哪来的?怎么会填埋到这种程度?因为有事外出,大岞村党支部书记蒋海明电话接受了海都记者的采访。

  “海边这些建筑垃圾,真正要追溯到将近20年前。”蒋海明介绍,大岞村有1万多人,但是土地很少,出于居住和发展的需要,当时规划通过填海造陆增加村里的土地,后来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就停下了,但是已经倒下去的建筑垃圾却没法清理起来。

  有了当年的“基础”,簸箕湾的建筑垃圾越来越多,前些年采取了一些措施,情况有所改善。“这个地方的建筑垃圾,确实有新增的。有些人偷倒后就跑了。”对此,蒋海明也颇为无奈,全村原有80%左右是石结构房,这几年翻建房子的很多,就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虽然设了专门的填埋场,但是村民在海滩倾倒建筑垃圾依然防不胜防。

  “大岞村是惠安女文化发源地之一,乡村旅游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丽的海滩需要一起保护和打造。”蒋海明告诉海都记者,海边的这一片建筑垃圾,肯定要整治,但是村里没有这个能力;目前,正在向镇、县、市等各级寻求支持和帮助,要结合海滩整治来推进,“这是个大工程,方案正在做,全面治理才能根治”。

  对于有市民反映有推土机在现场作业,以及海边悬挂的两块关于修建码头、公路集资筹款的公告,蒋海明明确表示尚不知情,村党支部、村委会也没有下发或组织,将尽快调查了解后再进行反馈。(N海都记者徐锡思田米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489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