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旦的宗谱序没有提到黄守恭,锦田黄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最有效 http://www.znlvye.com/

作者:黄江厦

根据紫云黄氏自已的宗史资料记载的信息,紫云黄氏在惠安的第二“安”疑点多多,让人严重质疑惠安锦田黄氏是守恭公后裔之说。

当今的紫云黄氏族谱称,守恭公次子黄纪,于垂拱三年(年)徙居惠安县东的黄田(又称锦田,即:今惠安县张坂镇后边村),被称为紫云黄氏第二“安”惠安派的开基始祖。

这支黄氏在北宋时出了个既是名臣又会修谱的黄宗旦。黄宗旦登榜眼,是泉州黄氏少有的正史有据的历史人物,是个大才子,晚年退休回老家后,还专心修起了族谱。他作的黄氏源流、族谱序等文章,是这支黄氏后世修族谱的最重要依据之一。

目前紫云黄氏有人认为《锦田黄氏世系序》为北宋黄宗旦所作,这篇序记载:“闽始祖道隆公为东郡会稽市令,因东汉未建康之乱,弃官避地入闽。初居仙游大尖山之阳,后改迁於桐城之西郊。数世生居士长者守恭公,因感白莲桑树之瑞,遂舍宅为寺,寺号白莲;后又有紫云顶之祥,亦名紫云寺。既成问僧卜宅四安,乃长子讳经者,居南安之芦溪;三子讳纲者,居安溪之参山;四子讳纶者,居同安之金柄。而我祖纪公,守恭公仲子也。遂卜宅于龙盘山灵秀山之东,名其地曰黄田。甫传而至迪公者,为袁州判官;肃公为明州刺史,滔公仕至太子中允”。

这段记叙,详细描述了泉州紫云黄氏形成的历史,即:东汉末年的黄氏入闽第一人黄道隆,最终定居在惠安黄田,数代之后守恭公出世,这个时候守恭公不住在黄田了而是在南安(今泉州市区),他捐献出桑园建寺,再遣散四子分别去了南安、安溪、同安,黄宗旦自已这支祖先叫黄纪,是守恭公二子,去了惠安锦田(黄田),也就是他们这支黄氏东汉末年就入闽的始祖黄道隆最后在闽定居下来的同一个地方。

这是紫云黄氏“四安”之说形成最早的依据之一,也是紫云黄氏“四安”大厦的基石之一。

可惜这个基石并不牢固,因为这个“序”,是后人假冒黄宗旦所作,证据是:

一、黄宗旦北宋开宝六年(年)生,天圣八年(年)卒,而安溪县得名于年,黄宗旦去世近百年后,安溪地名才出现。试问:黄宗旦在世时还没有地名“安溪”,他怎么可能在序中写出“三子讳纲者,居安溪之参山”这种有“安溪”两字的句子?何况此时安溪这一“安”居住在葛盘,还没遇到大洪水而迁到参山。显然这篇《锦田黄氏世系序》,是作假者假冒黄宗旦所写,因为需要名人背书,因此该序所述内容没有可信度,该序的“四安”之说不靠谱。

事实上,认为北宋黄宗旦时就有“四安”之说的《锦田黄氏世系序》、《紫云黄氏源流》、《紫云黄氏分派宗支源流序》等这些文章,都不是黄宗旦写的,紫云黄氏“四安”之说,不可能出自黄宗旦之口,是紫云黄氏后人作假后假冒黄宗旦所写,但作假人忘记了“安溪”这个地名,出现在黄宗旦去世近百年之后,所以“四安”之说的基石就不牢靠。

二、黄宗旦乃是福建古代名人,地方方志中肯定有他的记载。在八闽通志和惠安县志中,对黄宗旦与宗谱有关的著作表述,都没有提到他写有“四安”文字的文章,但有提到锦田黄氏大宗族谱中保留着他的两篇涉及族谱的文章,分别是《锦田黄氏世录》和《宗谱序》,并没有所谓的《锦田黄氏世系序》。

因此,《锦田黄氏世系序》是后人假冒黄宗旦所作的,紫云“四安”大厦的基石就不牢固。

我们来看看地方方志中记载的黄宗旦的《宗谱序》是怎么写的,再以此来判断,惠安锦田黄氏到底是不是属于紫云黄氏。

《宗谱序》写道:“锦田黄氏,泉之世家著姓也。先光州固始人,祖道隆公为东郡会稽市令。东汉末乱基,于建康岁弃职避地入闽。席居大尖、小尖山之阳,后以里匪宜居,随迁于盘龙山东,灵秀山左,名其地黄田。居数世,有孙曰迪公,为袁州判官。嗣是,家祚稍振,又三传至肃公,为明州刺史,立家谱,卒葬前曾东山麓。胤是书香,代每有人。而其后有滔公,世重其名。仕庶子中允,余列缙绅,班朝野,尤济济先辈也。奈古谱久湮,世次莫详,曷胜惜哉!”。

黄宗旦又言:“不自肃公始,断自肃公为唐一世祖”。

这篇《宗谱序》,才是黄宗旦真正的作品。但让当今紫云黄氏的极少数人无比失望的是,黄宗旦通篇文章,只字不提守恭公及二子黄纪,这极不正常。

这篇《宗谱序》大致意思是:东汉末年,固始人黄道隆任会稽市令(笔者注:指会稽某一个市场的最高长官,不是指现代的市长),为避乱弃职入闽,最终定居在惠安黄田。数代之后,有裔孙黄迪,任袁州判官,又再三传有了黄肃(笔者注:即黄肃为黄迪曾孙。如果是写“传三世”,则黄肃为黄迪孙子),任明州刺史,立家谱,……。可惜这本家谱已经湮灭了,世系不详。同时,黄宗旦断言,虽然本支黄氏肯定不是从黄肃开始的,黄肃之前还有祖先,但可以断定的是,黄肃肯定是本支黄氏在唐朝的一世祖。

大才子黄宗旦亲手修编的这部锦田黄氏族谱,把黄肃当作本支锦田黄氏在唐朝的一世祖,而不是把守恭公当作唐朝的一世祖,从黄肃开始修,修到他自已这一代,合计八代人。

黄宗旦虽然清楚黄肃的曾祖父叫黄迪,但黄迪与黄肃之间间隔的黄肃的父亲、祖父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出生的,黄宗旦都不清楚,因此黄宗旦无法从黄迪开始修。

最重要的是,黄宗旦根本就没有提到,初唐的守恭公及黄纪这两位是自已在唐朝的祖先,因此,惠安锦田黄氏是守恭公后裔之说,让人质疑。

关于黄氏入闽第一人黄道隆最终是否留在福建,黄氏史学界有两种说法,一是说他本人留在了惠安锦田,是他有些后代迁回河南固始,比如前述的《世系序》中,有文字写道:“有子孙自桐城复归固始”;二是说他本人最后又迁回固始并在固始终老。

当今紫云黄氏认为(如《福建省黄氏源流研究丛书(三)》、《紫云黄氏宗史资料汇编》等),黄道隆迁回了固始,西晋末年(亦说东晋初期)赴福州任晋安太守的黄彦丰(黄元方)是黄道隆在固始的后裔,黄元方第十一世孙黄崖迁泉州南安,黄崖生守恭公,守恭公二子黄纪再迁惠安锦田这个当初黄道隆居住过的地方。

但假如此说成立,那为什么北宋大才子,退休后回惠安锦田老家专心修族谱的黄宗旦,在其《宗谱序》中,对黄元方、黄崖、守恭公、黄纪等这支黄氏家族中如此重要的成员只字未提?如果是因为黄宗旦的祖先黄肃修的族谱,到了黄宗旦时期已经湮灭了,黄宗旦手里没有靠谱的史料,而黄宗旦是北宋朝廷修史名臣,良心道德不容许他作假,所以他在《宗谱序》中只提到有据可依的黄道隆、黄迪、黄肃,如果这样的话,连黄宗旦这种国家级的修史大才子,还是退休后返回老家专心修谱的人,都不知道自已的祖先中,有叫黄元方、黄崖、守恭公、黄纪这帮人,那么紫云黄氏的后人们,你们又是怎么知道黄元方、黄崖、守恭公、黄纪这帮人,就一定是惠安锦田黄氏的祖先?你们所谓的那些依据,靠谱吗?你们比大才子,国家级的修史大家黄宗旦,更牛吗?

据《福建省黄氏源流研究丛书(三)》第78页黄诰春、黄瓦土宗亲所作《紫云惠安锦田黄氏沧桑简史》记载:“宗旦公以锦田‘不自肃公始,断自肃公为唐一世祖’,续修宗谱年的世系,至本身为宋八世”。

而官方史籍可查黄宗旦生于年,那么往前推年就是肃公的出生日期,即年。

但按照黄宗旦所言,肃公前面还有曾祖父迪公,按照古代正常一代人平均年龄代差通常是25-30岁之间的平均数27.5岁算,那么迪公应该出生于年左右。

因为黄宗旦在《宗谱序》里根本就没有提到守恭公与黄纪两人,那么就算迪公是黄纪的儿子,那么黄纪就应该出生于年左右,这样,守恭公就应该出生于年左右了,而不是紫云黄氏各种各样的宗史资料记载的年了,出生时间对不上了!

因为黄宗旦并没有提到黄纪是他的祖先,如果当今紫云黄氏的极少数人硬要把黄纪当作是黄宗旦所在的惠安锦田黄氏的祖先,那当然有可能黄迪还是黄纪的孙子甚至是曾孙、玄孙,那么黄纪出生日期就还要比年更早了,而守恭公的出生日期就还要比年左右更早了,跟史籍记载的守恭公出生于年,就差的更远更离奇了,甚至守恭公都成为隋朝出生的人了。

三、事实上,很多人并不认同黄纪是惠安锦田黄氏开基始祖的说法,比如福建同安《文水派世系谱》就以黄道隆为“黄田始祖”;早期的惠安《锦田黄氏族谱》也是将黄道隆(写作黄隍)奉为开基始祖;惠安县张坂镇后边村的黄氏家庙,排在第一位的灵牌就是黄道隆;《惠安县·人口演变》也是沿用黄道隆为惠安黄氏始祖这一说法。

当今紫云黄氏的极少数人,如果认为惠安锦田黄氏始祖一定是守恭公二子黄纪,之所以北宋名人黄宗旦的文章及锦田黄氏族谱和惠安县志中,有黄道隆(黄隍)为惠安锦田黄氏始祖的说法,是因为守恭公的祖先为福州晋安太守黄元方,而黄元方的祖先,又是回到固始终老的黄道隆,所以惠安锦田黄氏有关史料中才有此记述,但假若如此,那为什么黄道隆是自已这支黄氏始祖的说法,只在二子黄纪后裔的宗史中有记载,而在长子、三子、四子后裔的宗史中都没有记载?难道是守恭公厚此薄彼,遣散四子时,只把黄道隆是自已这支黄氏远在固始的始祖的故事告诉了二子黄纪而对其他儿子都不说?这可能吗?

如果当今紫云黄氏的极少数人认为,东汉末年的黄道隆是回河南固始终老的,他走后惠安锦田就没有他的后裔没有他的痕迹了,直到数百年后黄纪被守恭公遣散到惠安锦田,才重新有了黄道隆的后裔在此生活,那试问,从黄纪开始的这支黄氏的人,是谁告诉他们,黄道隆是自已这支黄氏数百年前的祖先并曾经在惠安锦田同一个地方居住过?又为什么在总共“四安”黄氏中,这个人只告诉了惠安这一“安”黄氏?假如没有人告诉他们,那惠安锦田黄氏名人黄宗旦的著作、他们的族谱、惠安的县志,怎么会有黄道隆是这支黄氏始祖的记载?他们的黄氏家庙,怎么会有黄道隆的灵牌?总不会是他们晚上做梦,平白无故梦到黄道隆是他们的始祖吧?

综上所述,惠安锦田以黄道隆为始祖的黄氏,包括北宋名人黄宗旦,是守恭公、黄纪后裔之说,让人质疑。紫云黄氏“四安”之说的基础,并不牢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629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