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市惠安县山霞镇发挥党员引领作用

沐浴着冬日暖阳,记者沿一条林荫路而下,路两旁茂密的刺桐树一眼望不到边:足足有多棵,延伸了3公里多,红艳艳的刺桐花悄悄跃上枝头。

这里是刚刚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表彰的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山霞镇。种这些树的,是山腰村一位老党员——杨友诚。

年,杨友诚退休后,回到了阔别40年的家乡山腰村。本可以过上退休生活的他,却想着要用自学的农业技术,为村里筑起一道防风“绿墙”。29年过去,在老杨和村民们的努力下,几千棵30厘米高的刺桐树苗长成让村民乘凉的大树,成为山腰村主干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山霞镇,像老杨种树一样,“党员引领、群众参与”已成风尚。

“安康幸福人人爱……”文明宣传以闽南语歌谣的形式,通过喇叭广播,传向街头巷尾,深入田间地头。

在山霞村,年由8位女党员发起成立的调解室,眼下已成为化解邻里纠纷、促进村庄和谐的重要载体。“平时村民如果有什么难以解决的纠纷矛盾,都会向我们反映。”调解室主任陈丽琼说,调解室设立的初衷是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扎根基层、贴近群众,调解各类纠纷。如今调解室已成功调解纠纷数十例。

除了山霞村,山霞镇东坑村、大淡村等多个村庄也陆续建立了调解室,参与人也由最初的女党员拓展为“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老协会代表”的“五老”,调解方式也由“事后调解”完善为“事前干预”。公益漫画宣传栏、腰鼓民谣、运动解压柔力球等项目,润物无声地发挥着作用。近百位调解人活跃在山霞镇的田间地头。

近年来,山霞镇以营造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为出发点,改建孝文化基地、民俗馆等,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同时,鼓励和引导当地致富带头人、企业家等积极捐建乡村少年宫、教学楼,设立“奖教奖学基金”等。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新风尚正在形成。

水车、石磨、婚轿……山霞镇山霞村文化公园旁,坐落着一家充满当地特色的农家民俗馆。80岁的陈木春自年起,自费整修自家祖厝,从惠安各地搜集了近千件反映闽南民风民俗的老物件,建成农家民俗馆免费对外开放。如今,民俗馆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在陈木春的带动下,村民们将空置的古厝改造修缮成书画室、阅读室等群众休闲文化场所。以往使用率较低的祖祠也变为农村调解室、文化讲堂等,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窗口。

(记者刘晓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88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